近1個禮拜,報紙幾乎都可以看到台幣噴出行情,簡單說就是美金在走弱勢,更簡單說就是囤美金的好時機。

央行還是一貫的說啥匯率隨著市場波動很正常,但如果有不符合台幣應有價值的過度升值時就會進場干預。
這一句話本身當然沒問題,但是實際上的作法卻不是這麼回事:
歐元兌美金從6月中旬的1.18噴到今天的1.38,美元指數從同期的88.5噴到今天的77.7(同期因為歐債爆發所以歐元崩潰,美元大噴);相對的,台幣才從32.24噴到今天的30.93(台銀收盤價)。 

歐元噴了17%、美元指數噴了-12%,台幣才噴了4%,更不必說同時期的非美元貨幣都漲了10%以上(常見的澳幣、紐幣、瑞郎等),明顯可見非美元貨幣是全面噴出。
我倒不覺得如央行所說是什麼熱錢在炒,因為趨勢就是美元弱、非美強(台幣當然是非美貨幣),擋都擋不住。否則,世界交易量第二的歐元,熱錢這麼強可以把他炒到噴了17%嗎?ㄎㄎ

反而是央行砸了很多錢去買美金來壓抑台幣匯率,如此作法是好是壞見仁見智,我不與置評,反正核心目的還不就為了台灣悲哀的低毛利電子業。
台灣最厲害的就是惡性削價競爭,自己壓低自己的毛利互砍,導致台幣一有波動就會該該叫,尤其台幣噴出只會讓悲哀電子業哭哭虧損而已。
央行為了不讓悲哀電子業哭哭,所以只好大幅度壓抑台幣匯率(我是這麼想的)。

這幾天,是因為美元向下噴的太兇了,非美的全面升值擋都擋不住(非美元貨幣幾乎全面噴出。例如CHF在9.14那天破了1:1,到了現在的0.966), 所以台幣才會在1個月內漲了1元。當然,不意外,央行還是有在控尾盤。

目前多數看法幾乎認為美元會走弱勢,所以說台幣噴噴應該還會維持好一陣子,最理想當然是噴破30~XD

這個機會我等很久了。
之前老馬哥上台時台幣一度噴到30(沒跟到),後來一路走向35,繼而維持在32~33。我覺得都不是美金的好買點。
但現在是了,等了2年多終於等到了,終於有機會上看30了!

囤夠美金之後就要去開美國的證券帳戶,直接買美國股票或是更多更好更低成本的好基金(台灣市面上的基金之爛,無庸置疑,我也懶得多說)!台股的2412配息穩定也幾乎會每年填權息,但是美股有更多更穩定配更多的股票。

目前的打算是網銀買一些匯款到美國證券帳戶,另外再買一點美金的旅行支票。旅支日後或許用的到,但縱使用不到也可以在台幣匯率回跌到32、33以上時再換成台幣撈這一點小匯差,兼顧未來的實用性(用的到)與獲利性(用不到)(有人說幹嘛這麼麻煩,買即期的美金要用的時候在提出來補一丁點匯差就好。但這個方法賺不了匯差,那我辛辛苦苦看準的買進不就等於徒勞嗎?買外幣當然就是要賺匯差!)(不買美金現鈔是因為現金匯率很差,尤其是日後回售給銀行時,會很想哭)。

總之,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。
對於巴菲特說的,儲存銀彈,等待機會,大舉進場,有多一點的體會了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lwin12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